如6月末发生在美国西部和加拿大的破纪录高温,7月中旬袭击德国和比利时的短时强降水及造成人员伤亡的严重洪涝,再如7月我国郑州地区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极端强降水,还有近日愈演愈烈的美国加州和希腊部分地区的大面积山火。
持续加强科技支撑,充分利用人工智能、物联网、区块链及大数据分析等技术,提升科技治污、精准治污能力。二是本地排放中移动源占比仍独大,生活源占比凸显。
随着能源、产业结构优化提升,包括支撑城市刚性运转、服务业和涉及居民生活排放在内的生活源进一步凸显,呈现出特大型都市的典型污染特征一方面,分析了十三五以来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污染防治攻坚、绿色转型、生态保护与修复、生态环境治理体系、生态环境监管能力、服务高质量发展等6个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。徐州市人民政府印发《徐州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》,徐州市生态环境局对该政策作出解读如下:一、生态环境保护发展规划亮点特色一是坚决贯彻中央、省、市决策部署。为确保完成十四五指标任务,《规划》坚持问题导向,超前谋划了绿色低碳发展、大气污染治理、水环境综合整治、土壤和农业农村污染治理、生态保护修复、环境风险防控、生态环境保护改革举措、现代化治理能力提升8个重点工程63个具体项目。同时,根据法律规定及《规划》编制需要,同步编制了11个配套专项规划作为《规划》附件。
到2025年,全市绿色发展活力持续增强,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,生态修复保护持续推进,生态环境安全持续巩固,生态环境治理持续深化,人与自然更加和谐,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,美丽徐州展现新面貌。PM2.5浓度、优良天数比例、国考和省考断面优Ⅲ类比例分别达到35g/m3、80%、82.4%和86.4%。同时,推动乳业、石化、电力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加快培育新材料、新能源、生物医药、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。
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,第二产业占比偏高。2020年,伊利成为中国业内第一家且是目前唯一一家通过CDP向全球披露环境信息的企业严格能源消耗总量、重点企业百千万行动与强度双控约束,明确各县区、工业园区节能目标任务。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,加强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,确保完成年度碳减排目标任务。
从能源、工业、交通、建筑、农业、林业和居民生活等领域开展研究,编制全市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。配合单位:各县区人民政府、各园区管委会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)4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。
一、指导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按照市委、市政府生态环境保护决策部署,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一优两高发展战略,全面推动西宁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。持续提升公交车、出租车(含网约车)电动化率,持续推进西宁市班线客车、旅游客车燃料绿色化水平。(牵头单位:市委宣传部。落实国家碳达峰、碳中和部署要求,立足西宁能源实际,积极谋划和推动碳达峰、碳中和工作,加快实施碳达峰行动。
严格执行国家高耗能、高污染和高资源型行业准入条件。配合单位:各县区人民政府、各园区管委会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、市统计局)(四)大力推进重点领域低碳发展9、工业领域。坚持发展非化石能源与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并举,加强煤炭安全绿色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,推广使用优质煤、洁净型煤,推进煤改气、煤改电,鼓励利用可再生能源、天然气、电力等优质能源替代燃煤使用,实现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比重持续降低,天然气消费比重达到16.3%以上。鼓励重点能源生产企业、高碳排放企业开展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。
完善绿色制造体系,全面推行绿色制造,助力我市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目标,提升全市绿色发展水平。强化现有森林资源保护,改造低产低效林, 提高森林生长率和蓄积量。
(牵头单位:市发展改革委。配合单位:各县区人民政府、市财政局、市发展改革委、市农业农村局、市生态环境局、园博园管委会)(五)着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14、全力建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。
(牵头单位:市城乡建设局。(牵头单位:市工业和信息化局。(二)强化目标责任考核。配合单位:各县区人民政府、各园区管委会,市财政局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、市交通运输局、市住房保障房产局、市文化旅游广电局)17、配合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工作。抢抓碳达峰、碳中和机遇,坚持资源节约利用,推进储能电池梯级利用及锂电废料循环利用,打造锂电池材料生产回收集成再利用循环产业体系,建立动力电池、光伏组件等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系统。配合单位:各县区人民政府、市发展改革委、市商务局、市生态环境局)10、建筑领域。
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等专项资金,统筹协调市级节能减排、交通、科技、绿色发展等专项资金,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、工业节能减排、新能源推广应用、建筑节能等应对气候变化工作,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入应对气候变化相关领域。积极创建绿色商场,推广绿色产品和服务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, 引导绿色消费。
推进甘河工业园区、东川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,最大限度降低园区物耗、水耗和能耗,改变粗放的能源资源利用方式,提高园区物质集中率、资源产出率,增强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,加快构建绿色、低碳、高效、集约的工业循环经济体系。结合市情实际,以碳达峰和碳中和为引领,全面推进我市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工作,确保全面完成我市十四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各项目标任务。
积极利用高新技术,培育新能源、新材料、信息技术、生物医药、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,全力构建符合我市市情的绿色产业体系。(三)加大财税政策支撑力度。
(牵头单位:市生态环境局。近日,西宁发布《西宁市2021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要点》(以下简称《工作要点》),明确6大目标、18项具体任务、20余家责任单位,这是今年西宁控制碳排放的任务清单,也是西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抓手和行动指南。配合单位:各县区人民政府、市发展改革委、市自然资源局、市住房保障房产局、市商务局、市生态环境局)11、农业领域。促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发展,严格执行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制标准和准入制度,严格控制高能耗车辆和未达标车辆进入运输市场。
持续推进西宁低碳城市建设,建立市、县、开发区联动的低碳城市创建机制,统筹推动低碳工业园区、低碳社区、气候适应型城市等试点工作。企事业单位率先垂范,加快设施低碳化改造,推进低碳理念进企业、进学校、进机关、进社区、进商场等,大力倡导绿色低碳、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,宣传低碳生活典型,弘扬以低碳为荣的社会新风尚,树立绿色低碳的价值观、生活观和消费观,使低碳理念广泛深入人心,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绿色低碳发展格局。
做强光伏制造产业集群、做优锂电产业集群、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。加快造林绿化步伐,推进国土绿化巩固提升三年行动,继续组织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、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、湟水流域规模化林场、退耕还林、国家重要湿地保护与修复等重点专项工程,完成新增造林和森林抚育任务,提高全市森林覆盖率。
(牵头单位:市发展改革委、市生态环境局。(牵头单位:各园区管委会。
以推进绿色建筑发展、新建建筑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、既有公共建筑改造、老旧小区改造等为重点,示范带动低碳建筑城市建设。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节能技术改造投入力度,大力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工程,进一步降低能耗水平,激发市场主体节能的主动性,促进节能技术、装备和产品的推广应用。持续强化农业废弃物基本实现资源化利用。大力淘汰落后产能、化解过剩产能、优化存量产能,严禁违法违规新上高耗能项目。
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,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,重点发展现代物流、现代金融、信息服务、科技研发等服务业,拓展领域,提升水平,建成一批产业集聚度高、服务功能完善、示范带动力强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。严格实施新增能耗准入制度,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监管,推进重点行业、区域工业能效水平提升。
进一步推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,逐步完善全市再生资源回收网络,加大互联网+再生模式的普及推产,积极研发引进回收利用新技术,全面提升产业附加值和综合利用率。二、主要目标2021年全市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国家考核要求,各领域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,碳汇能力得到显著加强,低碳城市试点初见成效,减污减碳协同作用进一步增强,公众低碳意识明显提升。
配合单位:市发展改革委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)(二)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3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。配合单位:各县区人民政府、各园区管委会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、市科技局、市生态环境局、市商务局)5、持续提高服务业比重。